凡是到陕西的人,没有一个人可以躲开肉夹馍的致命诱惑!作为中国“汉堡界”的扛把子,肉夹馍被不少美国媒体誉为是西方汉堡的老祖宗哦,两块面饼子夹肉,地球人都爱吃!
西安的大街小巷,走几步就有一家肉夹馍店,陕西人对肉夹馍的爱,丝毫不亚于南京人之于鸭子、成都人之于兔头、北京人之于爆肚儿...... 馍要温热酥软,肉要肥瘦兼备,点睛之笔的一勺浓郁的腊汁,一口咬下去,那朴实温润的口感,让多少人牵肠挂肚啊。
肉夹馍,是个病句不,要不你夹一个试试?
明明是馍夹肉,怎么就被叫成了肉夹馍呢?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网上众说纷坛,主流的解释为:在古城西安,肉夹馍原本是“肉夹于馍”,是不是立刻觉
法通顺了!百姓们性急,省去了一个助词,变成了现在的肉夹馍。
另外,在陕西话里,“馍夹肉”和“没夹肉”同音,说出来听着就不香,而且容易混淆,索性把肉放在前面,叫出来,满眼就是肥得流油的画面。著名的陕西作家贾平凹就曾经赞美肉夹馍是“一口咬出月牙,两口要出山字”,老陕们几乎都逃不出肉夹馍这个小妖精的魔掌!
肉夹馍,夹得神马肉?用得神马馍?
肉夹馍选料简单,几乎就是“肉”和“馍”的组合,但这其中的讲究却一点儿也不简单哦!
腊汁肉
也有人直接说腊肉,不过和南方的腊肉完全不是一回事。陕西的“腊汁”是指炖肉的老汤或卤水,这可是很多西安老店里的“魂”,几十年不断火的老卤,勾芡出的食材口感可以瞬间秒杀那些所谓的鸡精和香料。
陕西人做腊汁肉偏爱用带着骨头的肋条肉,这里的肉既有五花肉般精肉和脂肪的层叠,又有小排浓郁的骨香和骨头周边的瘦肉,可谓肥瘦兼备。除了肋条肉,猪的前后腿也是做腊汁肉常选的部位。一锅肉,加了几十种调料在老汤中,慢慢煨十几个小时,肥肉的脂肪融于汤汁中,瘦肉则被炖得酥烂入味,肉香四溢,每一口都脂浓味美。
腊汁肉色亮红润、软烂醇香、肥肉不腻、瘦肉不柴、入口即化,除了做肉夹馍用,还可以和腊汁豆腐干、鸡蛋细切拼盘,就是一道下酒的好菜呢。
馍
陕西人极爱面食,当地把做饼称作“打馍”,传统而正宗的肉夹馍用的大多是白吉馍,是一种用半发酵面制成的馍。
腊汁肉的口味见仁见智,不过馍好不好可就全凭师傅的功力了。面团要醒足半个小时,直待变得柔韧,接着师傅便开始“打馍”,迅速将面团擀成一个个形状几乎一样的面饼,然后啪的一声拍在案板上,最后放在烙锅里,烤至外皮微微鼓起就好了。
好的白吉馍,外表要有“铁圈虎背菊花心”的完美烙印,外皮薄而酥脆,咬下去嘎嘣响,而内心绵软又不乏韧性,即使是单吃,那酥脆软韧的口感和原麦的清甜也丝毫不会让味蕾觉得乏味。
新鲜出炉的白吉馍,用刀轻轻一劈,就立刻分成两片,俗称“两张皮”,夹入放凉的腊汁肉,用热乎乎的馍烘出肉的温润香浓,再淋点儿老卤,满满的全是老陕日思夜想的家乡味道。
吃肉夹馍,怎么才能像个地道的老司机?
吃肉夹馍,讲究“热馍凉肉”,师傅从炉子里捞出烤得热乎乎的面饼,再从肉锅里捞出一块卤肉,pia得拍在案板上,用刀剁碎,将面饼从中间一分为二,把肉用刀子抹在馍里面,再淋点儿肉汁在里面,馍瞬间被肉撑得鼓鼓的。
陕西人吃肉夹馍,就是要吃得满嘴冒油,任何绿色或是其它类型的配菜都是不和谐的因素。
吃肉夹馍,有很多经典的搭配,粉丝汤、胡辣汤、凉皮、醪糟蛋汤、八宝粥、南瓜粥、冰峰汽水、酸梅汤、臊子面......都是绝好的,夜市里,肉夹馍、小凉菜、冰峰或是啤酒,老陕们在大快朵颐时尽显关中豪情。